最近雜亂地讀了一些書。

看了小說《蘇西的世界》,又讀了《耶穌跟你想的不一樣》。

兩本書完全不同的性質,共同點大概只有作者都是美國人。

 

這二本書的作者不約而同地都提到了他們的教材,

一本叫做《梅岡城故事》,出版於1960年的小說。

換算回去,大概可能至少是出生於1970-1990年之間的美國孩子

可能都或早或晚用過這本小說做為教材。

於是我好奇了,去圖書館查了一下,有中譯本,趕快借回來讀。

一讀之下頓時就瞭解這本小說為什麼會變成教材。

主角是一個小學生,這是一個從小學生的角度看種族歧視、看公平正義的故事。

那是一個非常用字還很謹慎典雅的年代,

連遊手好閒不工作都還能有委婉的說法的年代。

雖然各種先入為主的偏見、歧視、階級意識可能是裡面最主要想要表達的主軸,

不過每一小段內容可能都可以寫成探討和研究的論文。

 

就算把搜尋範圍限縮在繁體中文,梅岡城故事也已經有太多心得感想或推薦文了,

我覺得我實在不需要再多費什麼心思來錦上添花。

我只想說,這本書的確值得讀個幾次,

特別是近日吵同志婚姻是否應該直接修改民法內容這件事...

我從各家主張的文字裡面感受到許多人充滿歧視而不自知,

跳脫到不同文化對不同議題的看法,或許可以讓人重新自省。

 

《梅岡城故事》著實有點沈重,所以讀完之後,我迫不及待地投入了食物的懷抱。

我讀了《鴨川食堂》和《獻給炒高麗菜》。

《鴨川食堂》是有一點點推理性質的食物小說,我個人很喜歡這種清淡的風格。

《獻給炒高麗菜》則是三個60歲左右,處於愛情不同階段的女人的故事。

 

做菜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事,所以看完《獻給炒高麗菜》,

忍不住隔天就做了蕈菇飯。利用家裡現有的材料,

切碎了洋菇和杏鮑菇,在鍋子裡面用橄欖油炒一下,加入少許的醬油、味醂和鹽調味,

然後連同菇菇被煎炒出的少許湯汁,加上一小塊的奶油一起拌入剛煮好的白飯。

整鍋飯就洋溢著滿滿的蕈菇香氣。

 

然後我又煮了栗子飯、豌豆飯,燒了茄汁馬鈴薯。

我在煮食之間慢慢體驗著人生和食物的緊緊相扣。

文化性的、美感的、充滿回憶的,在生活裡面不可或缺的這些瑣碎。

感受著人生不同的氣味和感覺,那些淺淺淡淡的,那些深深紮根、揮之不去的甜苦夾雜。

然後,還是必須要前進的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nicul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